兴隆县职教中心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代码:700206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表1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 专业大类 | 所属 专业类 | 对应的行业 | 主要职业类别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080000 交通 运输类 | 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 | 汽车机电维修 | 汽车修理人员 | 汽车修理工 | 国家职业水平证书机动车检测维修士(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国家职业资格汽车修理工四级证书 |
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 | 汽车电器维修 | 汽车电气维修人员 | 汽车维修电工 | 国家职业水平证书机动车检测维修士(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国家职业资格汽车维修电工四级证书 | |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 | 汽车性能检测 | 汽车性能检测人员 | 汽车检测员 | 国家职业水平证书机动车检测维修士(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国家职业资格机动车检验员四级证书 | |
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 |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 | 汽车维修接待人员 | 汽车维修接待员 | 国家职业水平证书机动车检测维修士(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或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掌握必备的职业岗位群文化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及专业知识,具备表达与沟通能力、具备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意识,形成规范严谨习惯,面向汽车后市场(汽车机修、汽车电器维修、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的中级专门化水平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政治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道德素质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热爱科学、遵纪守法、钻研技术,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3)文化素质 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专业知识、一定的表达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4)身心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正确的判断能力、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
(5)责任意识 具有一定的责任观念,善待自己、孝敬长辈、服务社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认真负责;
(6)协作精神 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大局意识、协作能力和服务精神,服从管理,注意培养工作和生活乐趣。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汽车机电维修技能方向
培养本专业汽车维修工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了解电控柴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一般故障的诊断与维修工艺、掌握汽车底盘电控系统一般故障的诊断与维修;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汽车电气维修技能方向
培养本专业汽车电气维修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掌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一般故障的诊断与维修工艺、选用仪器设备进行汽车空调系统检漏,制冷剂回收、净化与加注、汽车手动及自动空调一般故障的诊断与维修工艺、汽车空调性能检查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汽车性能与检测技能方向
使学生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汽车评估技术的发展概况概况;熟悉汽车检测站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流程、汽车评估标准;熟悉汽车检测的内容、原理和方法;熟悉检测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汽车检测站的管理知识、手车价格评估及事故车碰撞评估方法;掌握汽车一般故障的诊断方法、车技术等级评定方法;能够使用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汽车性能检测、汽车技术评估,确定汽车技术状况、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和技术等级。
(4)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技能方向
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员的岗位职责;了解汽车配件、汽车保险、汽车维修工时定额及财务基本知识;熟悉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的主要内容;掌握服务礼仪与维修业务接待流程;熟练使用汽车维修计算机管理系统;能按工作流程进行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工作。
六、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专业(600209)、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56070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560702)、汽车电子技术(560703)、汽车改装技术(560706)、新能源汽车技术(560707)
本科:汽车服务工程(080208)、车辆工程(080207)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核心课针对职业岗位(群)共同具有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是不同专业技能必备的共同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强化课程思政。要强化任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每门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与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一)公共基础课程
1.《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内容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及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程目标: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大纲》,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作用和规范,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成长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
课程目标: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以中职学生基础经济学和政治学基础、人文素养要求为依据,包括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参与政治生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模块,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进一步学习专业的需要,同时融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基础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4.《哲学与人生》
课程目标: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语文》
课程目标: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大纲》,由基础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6.《数学》
课程目标: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大纲》,由基础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初步等数学基础知识。
7.《英语》
课程目标:英语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包括语音项目、交际功能项目、话题项目、语法项目、词汇项目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为适应未来多样化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8.《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计算机基础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初步认识,包括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与Internet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和播放软件的使用及日常维护,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9.《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达到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体育卫生与健康、增强体质的锻炼方法、体育保健、各项目竞赛规则)和体育实践(田径、球类、棋类、基本体操、武术、体育舞蹈),培养学生提高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以及体育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10.《公共艺术》
课程目标:公共艺术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包括音乐和美术两个部分, 音乐教学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美术教学通过不同美术类型(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建筑、摄影等)的表现形式与发展演变进程,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熟悉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11.《历史》
课程目标:历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通过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教学大纲》,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为中国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拓展模块为世界历史,内容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模块化历史教育,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专业(技能)课程
1.《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为深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及从事现代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工作所需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主要内容有:直流电路,电磁现象,正弦交流电,半导体电路等。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完成试验项目,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机械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培养学生通过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在实验、实习、生产劳动中积累经验,观察思考问题,运用知识,深化知识,拓宽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构建自己的职业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内容有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液压传动。
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利用教具、实物和现代化手段,避免做抽象的理论教学。
3.《汽车材料》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汽车材料相关理论,能完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信、善于协调的职业道德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教学内容有汽车用金属材料,汽车运行材料,非金属材料特性等。
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实物汽车、模型和现代化手段,进行现场教学。注意增加新材料、新工艺等先进知识。
4.《纯电动汽车构造原理与检测》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目前的电动汽车的系统结构有初步了解,能够正确识别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对比分析各类纯电动汽车电车的优劣,了解各类电机的控制策略和应用,正确进行安全充电、驾驶等操作。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教学内容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
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实物汽车、模型和现代化手段,进行现场教学。
5.《汽车构造》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汽车的整车构造; 了解汽车的类型;掌握汽车的识别代码;了解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教学内容有:认识整车构造;发动机和底盘构造;汽车类型及代码;汽车主要参数;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实物汽车、模型和现代化手段,进行现场教学。
6.《汽车文化》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汽车、热爱汽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普及汽车文化知识, 感受、传播和弘扬汽车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内容有汽车发展史,汽车名人,汽车品牌与标志,汽车比赛、汽车外形、汽车色彩、汽车展览和汽车公害等。
教学中尽可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汽车制造厂、汽车博物馆、汽车展览会, 观看汽车比赛、汽车电影等
7.《纯电动汽车维护与保养》
课程目标:掌握电动汽车维护保养的作业规范;掌握电动汽车维护保养的常规工具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掌握电动汽车的故障诊断的方法和各种仪器的保用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电动汽车维护保养规范;电动汽车维护保养操作要求及管理规范;电动汽车维护保养作业准备;电动汽车维护保养常工具和专用检测工具。
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结合课程特点,利用实物汽车、实训设备和现代化手段,进行现场教学。
8.《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发动机维修保养、发动机修理、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检测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内容有汽车发动机的基础知识、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润滑系统、配气机构、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等
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实物汽车、模型和现代化手段,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训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9.《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汽车底盘各机构与系统的功用、结构与原理;掌握汽车底盘总成与部件的功用、结构与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拆装步骤、方法和技术要求;具有汽车底盘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内容包有离合器的构造与维修、手动变速器、传动轴的结构与维修、驱动桥的构造与维修、转向系统的构造与维修、悬架系统的构造与维修、车轮与定位、制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
教学中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实物汽车、模型和现代化手段,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训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0.《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器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内容主要包括汽车电器基础知识、电源系统检修、起动系统检修、点火系统检修、照明和信号系统检修、仪表和报警系统及电器辅助系统。
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实物汽车、模型和现代化手段,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训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1.《汽车维护与保养》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汽车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作用原理、熟 悉拆装要领。初步具有汽车全面的维护与保养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汽车维护作业 中常用设备、工具、量具、仪器仪表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内容有汽车维护工具的使用、汽车维修接待与汽车PDI检查、汽车的维护、汽车发动机的维护、汽车底盘的维护、汽车电器的维护、汽车车身的维护。
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实物汽车、模型和现代化手段,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训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2.《汽车美容与装饰》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美容与装饰的基本知识,能正确识别及使用汽车美容与装饰常用工具,熟悉美容与装饰操作的基本技能。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内容有汽车清洗、 护理、 车身装饰、车内装饰以及车身电器的加装等。
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实物汽车、模型和现代化手段,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训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3.《汽车性能与检测》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各种检测仪器设备的相关操作和维修技能。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仪器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性能分析的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模式,具备按照规范的流程独立完成汽车检测的相关工作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内容有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汽车经济性能检测、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汽车操纵稳定性能检测、汽车平顺性能检测、汽车通过性能检测、汽车车速表检测、汽车前照灯检测、汽车尾气检测、汽车噪声检测等。
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实物汽车、模型和现代化手段,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训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1周一般为30-35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28学时安排。
其中认知性实习、专项实习、校内综合实训,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顶岗实习集中安排,时间为1学年。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表4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课程类别 | 课 程 编 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 时 | 学期(周数) | 考 试 | 考 查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
公共基础课程 | 1 | 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 | 必修 | 36 | 36 | | | | | | | 1-5 | ||
2 | 职业生涯规划 | 必修 | 40 | 40 | | | | | | | 1 | |||
3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必修 | 40 | | 40 | | | | | | 2 | |||
4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必修 | 40 | | | 40 | | | | | 3 | |||
5 | 哲学与人生 | 必修 | 40 | | | | 40 | | | | 4 | |||
6 | 语文 | 必修 | 196 | 70 | 70 | 56 | | | | 1-2 | | |||
7 | 数学 | 必修 | 162 | 60 | 60 | 42 | | | | | 1-2 | |||
8 | 英语 | 必修 | 120 | | 60 | 60 | | | | | 1-2 | |||
9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必修 | 98 | | 49 | 49 | | | | 1 | 2 | |||
10 | 体育与健康 | 必修 | 240 | 50 | 50 | 50 | 50 | 40 | | | 1-5 | |||
11 | 音乐 | 必修 | 40 | 40 | | | | | | | 1 | |||
12 | 书法 | 必修 | 40 | | 40 | | | | | | 2 | |||
13 | 历史 | 必修 | 40 | | | 40 | | | | | 3 | |||
14 | (礼仪、美术、普通话、地理) | 限选 | 80 | | | | 40 | 40 | | | 4-5 | |||
15 | 劳动 | 必修 | 100 | 20 | 20 | 20 | 20 | 20 | | | 1-5 | |||
小计 | | 1312 | 316 | 389 | 357 | 150 | 100 | | | | ||||
专业课程 | 1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 必修 | 120 | 120 | | | | | | 1 | 4 | ||
2 | 机械基础 | 必修 | 120 | | 120 | | | | | 2 | | |||
3 | 汽车材料 | 必修 | 80 | | 80 | | | | | 3 | | |||
4 | 纯电动汽车构造原理与检测 | 必修 | 80 | | | | 80 | | | 4 | 5 | |||
5 | 纯电动汽车维护与保养 | 必修 | 80 | | | | | 80 | | 5 | | |||
6 | 汽车文化 | 必修 | 80 | 80 | | | | | | 6 | 5 | |||
7 | 汽车构造 | 必修 | 120 | 120 | | | | | | 7 | 5 | |||
8 |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 | 必修 | 280 | | 40 | 240 | | | | 8 | | |||
9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一体化) | 必修 | 240 | | | | 240 | | | 9 | | |||
10 | 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 (一体化) | 必修 | 240 | | | | | 240 | | 10 | | |||
11 | 汽车维护与保养(一体化) | 必修 | 240 | | | | | 240 | | 11 | | |||
12 | 汽车美容与装饰(一体化) | 必修 | 120 | | | 60 | 60 | | | 12 | | |||
13 | 汽车性能与检测(一体化) | 必修 | 120 | | | | 120 | | | 13 | | |||
14 | 顶岗实习 | 必修 | 660 | | | | | | 660 | 14 | | |||
小计 | | 2580 | 320 | 240 | 300 | 500 | 560 | 660 | | | ||||
总计 | | 3892 | 636 | 629 | 657 | 650 | 660 | 660 | | | ||||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培养面向汽车市场(汽车制造、汽车机修、汽车电器维修、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的中级专门化水平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该专业的师资建设应以培养和引进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方面有较高技能双师型教师为主。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8人。其中有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中高级职称3人,5人为双师型教师。
今后完善师资队伍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引进人才,优点是教学稳定,较快达到教学要求。
2.注重教师企业实践和专业及业务培训,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以及教学水平。保障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适应本行业的发展需求。
3.建立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使教学与社会同步,学生能了解生产一线新鲜知识,同时学校教师也能通过交流得到提高。
(二)教学设施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具备较完善的教学及实训设施,基本能够满足针对3年制中职学生的专业教学任务。具体设施如下:
1.具备汽车检测与维修车间、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实验室、汽车电路检测与维修实验室、汽车底盘、变速箱检测与维修实训室1个;汽车模拟驾驶器1个;汽车仿真软件实训室1个。
2.具备具体实验实训设备如下:
1 | 帕萨特B5自动空调实训台 | 台 | 1 |
2 | 空调悬挂控制系统实训台 | 台 | 1 |
3 | 大众菠罗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实训台 | 台 | 1 |
4 | 电控液压助力系统实训台 | 台 | 1 |
5 | ABS防抱死系统实训台 | 台 | 1 |
6 | 帕萨特起动机系统示教板 | 台 | 1 |
7 | 帕萨特B5灯光照明系统示教板 | 台 | 1 |
8 | 帕萨特B5仪表系统示教板 | 台 | 1 |
9 | 帕萨特B5充电系统示教板 | 台 | 1 |
10 | 点火系统综合实训台 | 台 | 1 |
11 | 帕萨特1.8GSL汽车整车电器维修实训考核装置 | 台 | 2 |
12 | 科鲁兹汽车发动机拆装运行检测实训考核装置 | 台 | 1 |
13 | 科鲁兹电控发动机实训台 | 台 | 1 |
14 | 帕萨特电控发动机实训台 | 台 | 1 |
15 | 废气排放装置 | 台 | 2 |
16 | 捷达发动机翻转架 | 台 | 4 |
17 | 帕萨特B5发动机翻转架 | 台 | 4 |
18 | GL8\3.0发动机翻转架 | 台 | 2 |
19 | 丰田12r发动机翻转架 | 台 | 4 |
20 | AJR发动机翻转架 | 台 | 4 |
21 | 1.5T发动机翻转架 | 台 | 4 |
22 | V6发动机翻转架 | 台 | 2 |
23 | 科鲁兹发动机翻转架 | 台 | 6 |
24 | 四轮定位(带举升器) | 台 | 1 |
25 | 冷却系统免拆清洗设备 | 台 | 1 |
26 | 变速箱油更换设备 | 台 | 1 |
27 | 讯奥汽车空调制冷剂更换设备 | 台 | 1 |
28 | 机油回收装置 | 台 | 1 |
29 | 动平衡机 | 台 | 1 |
30 | 扒胎机 | 台 | 1 |
31 | 3屏汽车驾驶模拟器 | 台 | 1 |
32 | 手动压力机 | 台 | 2 |
33 | 汽车驱动轴实训台 | 台 | 1 |
34 | 8T起重机 | 台 | 1 |
35 | 液压千斤顶 | 台 | 6 |
36 | 帕萨特自动变速器解剖展示台 | 台 | 1 |
37 | 丰田自动变速器解剖展示台 | 台 | 1 |
38 | 科鲁兹自动变速器翻转架 | 台 | 4 |
39 | 大众自动变速器翻转架 | 台 | 1 |
40 | 大众手动变速器翻转架 | 台 | 2 |
41 | 变速器带差速器实训台 | 台 | 1 |
42 | 离合器总成拆装实训台 | 台 | 2 |
43 | 离合器带变速箱一轴实训台 | 台 | 2 |
44 | 传动系统演示实训台 | 台 | 1 |
45 | 变速器换挡演示实训台 | 台 | 1 |
46 | 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 | 台 | 1 |
47 | 汽车综合诊断仪 | 台 | 1 |
48 | 日系汽车 | 台 | 1 |
49 | 美系汽车 | 台 | 1 |
50 | 国产汽车 | 台 | 1 |
51 | 纯电动汽车 | 台 | 1 |
52 | 德系汽车 | 台 | 1 |
53 | 新能源三元锂电池实训台 | 台 | 1 |
54 | 动力电池拆装实训台 | 台 | 1 |
55 | 高压系统检测教学平台 | 台 | 1 |
56 | 汽车车身电器检测教学平台 | 台 | 1 |
57 | 直流电动机解剖教学台架 | 台 | 1 |
58 | 充电管理教学系统 | 台 | 1 |
59 | 动力电机拆装检测平台 | 台 | 1 |
60 | 充电桩实训台 | 台 | 1 |
61 | DC-DC实训台 | 台 | 1 |
62 | 直流电机实训台 | 台 | 1 |
63 | 直流电动机翻转架 | 台 | 1 |
64 | 工具车 | 台 | 1 |
65 | 空压机 | 台 | 2 |
(三)教学资源
1.选用规划教材、统编教材等高质量教材,或者选用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
2.初步建立核心课程资源库,进而建立全课程资源库,并不断优化完善。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材自带电子课件进行备课和教学,不断丰富课堂优化教学。
(四)教学方法
1.体现“课程思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
2.普及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将碎片化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组合在一起,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尝试现代学徒制,借鉴或摸索经验,并推广应用。
(五)学习评价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多元化,注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
2.评价方式多元化: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与学业考核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面试相结合;知识测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等。
3.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六)质量管理
1. 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遵循教学规律,立足专业实情,制定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完善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
2.建立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训实习场所,为本部教师进步,学生成才奠定基本的实训条件,也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人才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3.就业部为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部主任是本部门第一责任人,其职能是负责对教师的管理与指导,开展内部的各项教学检查。
4.建立健全教学监督评价机制,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评价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准确、全面、快速地进行反馈。
5.建立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十、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通过毕业考试、考核,取得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 |
![]() |
![]() |
![]() |
![]() |